雷姓网

当前位置:雷姓网 > 寻根溯源 > 得姓由来 >

畲族雷氏最早迁入浙江的时间考
时间:2021-01-31 来源:雷伟泽 浏览:
打印
《景宁畲族自治县概况》①记述:“入迁景宁最早的畲民,据本县惠明寺村和敕木山村各存一本《唐朝元皇南泉山迁居建造惠明寺报税开垦》的资料所述:永泰二年丙午岁(766),雷太祖进裕公一家五人与僧昌森子清华二人,从福州罗沅县十八都苏坑境南坑,一同来到浙江处州府青田县鹤溪村大赤寺。雷祖后居叶山头,砍伐山林,开垦田园。由此可见,畲族最早到景宁的时间在公元766年的说法基本是可靠的。”根据这些记述,《浙江省少数民族志》②作了相应记载,并认定“这是畲民迁入浙江最早的一支”。  笔者收集了相关地区的部分畲族迁徙史料,经综合分析认为,畲民雷进裕于唐代迁入景宁之说值得商榷。已有史料证明,畲民雷进裕很大可能是于明万历年间迁入浙江景宁。
 
拟从以下三个方面,论证所持观点:
 
一、《概况》称畲民雷进裕等人于唐永泰二年丙午岁(766)迁入景宁,迁出地是“福州罗沅县十八都苏坑境南坑”(今罗源县起步镇乌坑)。但是,罗源县所有史志记载都表明,畲族最早迁入罗源的时间是唐光启二年(886)。畲族最早从罗源迁出的时间,除蓝敬泉支族是南宋淳佑年间(1241——1252)外,其余所有支族都在明代及明代以后迁出。《概况》所记述的畲民雷进裕等人迁出罗源的时间,比畲族迁入罗源的最早时间还早120年,实在令人疑惑。
 
根据闽浙畲族诸姓宗谱的记载,“唐光启二年(886),盘蓝雷钟有三百六十余丁口,从闽王王审知为乡(向)导官,由海来闽,至连江马鼻道登岸,时徙罗源大氵贝头。”③这是畲族最早迁入罗源的记录,也是有史料记载的历史上最大一次畲族集体迁徙。这次迁徙连同此后连续不断的梯次迁徙活动,构成了自粤东经闽南、闽东继而迁向浙南、浙西南的东南沿海大迁徙路线。这条畲族迁徙的主要路线,其形成过程历时数百年乃至上千年。畲民雷进裕等数人,无论他们是从海路还是陆路迁入罗源,但在唐光启二年畲族集体迁徙的120年前,就从当时尚未形成的沿海大迁徙路线的中端的罗源县,跳越式地、而且是单支独进地迁到迁徙路线的末端,令人难以置信。《概况》仅据所称《唐朝元皇南泉山迁居建造惠明寺报税开垦》一文资料,在没有其他资料引证的情况下,就认定畲民雷进裕等人在唐永泰二年丙午岁(766)迁入景宁,难以使人信服。
 
据笔者了解,虽然原罗源县畲族史(初稿)也记述“雷进裕、雷昌森于永泰二年(766),自罗源县十八都苏坑境南坑迁入浙江青田鹤林村”,但这是录自迁入地资料④,即依据景宁县的资料作记载。《罗源县志》(1998年11月版)关于畲族先民雷进裕、雷昌森迁徙情况的记载,其资料来源也同。原罗源县畲族史(初稿)关于雷姓支派外迁情况表中,疑“雷某于唐代自罗源县起步氵贝头村迁往福安牛头坂,后迁福鼎牛埕下,次子迁浙江平阳章山,三子法罡迁平阳黄家坑”。现已查明,该雷法罡支族于明万历年间自罗源黄重下里牛栏坪(今属霍口乡大王里村)迁出。原罗源县畲族史(初稿)关于蓝姓支派外迁情况表中,疑蓝意必、蓝朝聘、蓝玉新等支族于唐代自罗源迁出。现也已查明,该三支族均为蓝姓入闽始祖蓝传仁后裔,均于明末自罗源八角井氵贝头里(今起步镇黄家湾村氵贝头)迁出。从罗源县现有畲族史料记载可知,畲族从罗源迁出的时间,除蓝敬泉支族是南宋淳佑年间(1241——1252)外,其余所有支族都是在明代及明代以后迁出。
 
二、《概况》所述畲民与僧人自罗源同迁景宁的故事,叶山头(图1)、山外、包凤等村至今仍有流传,但其内容有所不同。传说是蓝、雷两姓结伴迁入处州,雷姓迁景宁曾遇着锺阡与僧振他,雷姓居包凤与叶山头;锺姓居山外;蓝姓居金丘大马庵、敕木山等。迁入时间在明代。叶山头、金丘与包凤等村的蓝、雷两姓家谱的记载,可以印证上述传说。
 
[1]包凤村雷姓与敕木山村蓝姓,自元代到明代有相同的迁徙历程,迁入景宁的时间都是明万历年间。
 
  《浙江省少数民族志》记载,“景宁包凤雷进明支族,于明万历34年,自福建罗源县十八都苏坑境高南坑,迁入景宁县七都包凤。”包凤村雷进明支族家谱⑤也有相同的记载(图2)。以下摘录雷进明支族家谱记载的该支族自大齐元年至明万历34年的迁徙过程:
 
  大齐元年七月十五,当朝侍郎章朝钦奉天门给出文凭路引,经过州邑不敢阻证刁难……;
 
  开皇三年(公元583—笔者注,下同)二月,当路出禁,条法施行,革乡恶□民,安家集众,砍伐山林,供给家口;
 
  寿齐(历史上无此年号,可能是“仁寿”之误)34年10月,迁凤凰山,佩带文凭路引,散处砍伐山场,游行山场畈鹿,供给家口;
 
  大唐乾元年(758)九月十四日,检奉高辛皇帝前给出身敕牒路引,付予徭(瑶)人执照……;
 
 乾元六年(乾元仅延续二年,如顺延推算为763),宁州府岁□乡高山居住……;太和二年(828),被差役人等着地查垦,文凭路引,解县发落,俱豁瑶人税粮,是为此照令;
 
  会昌元年(841)九月十四日,移岁□乡内猎山,砍伐山场耕种田,供给家口;
 
  会昌八年(会昌仅延续六年,如顺延推算为848),徙辛虞县普城山水尾居住,砍伐山场耕种田,供给家口,佩带文凭路(引)为照;
 
  大宋元丰二年(1079)二月初八,佩带路引,移道州府无源县九江白水居住,刀耕火种,供给家口;
 
  元祜四年(1089)十月,移上茶陵县长砂苦竹湾居住……;
 
  绍圣二年(1095),蓝姓四位、雷宅十二位、锺宅三位,佩带文凭路引,移吉州府飞泉县小场岭居住……;
 
  政和四年(1114)六月十九日,移在陶九山居住……;
 
  南宋绍兴三年(1133),蓝姓四五位、雷宅十五位、锺宅三四位等,分居至我祖吉州普山居……;
 
  绍兴十年(1140),移落长乐县十都黄四(面)山居住……;
 
  乾道四年(1168)三月十三日,三省司奏许得事理给事李推售发(湖)南、湖北、广东、江西、福建等处种山……;
 
  淳熙五年(1178),我祖三兄又移揭扬(阳)三十六都黄岗山居住……;
 
  嘉泰五年(嘉泰仅延续四年,如顺延推算为1205),又移过福建省章(漳)州府连江县廿四都杨山水尾居住……;
 
  嘉定四年(1211),移过海粒、□□、赵判县三都高山居住……;
 
  瑞(端)平十一年(端平仅延续三年,如顺延推算为1244),又移过福州府罗源县十八都苏坑境高南坑居……;
 
  大明万历丙午三十四年(1606)冬月,进明太祖移过浙江处州景宁七都包凤居住,耕种田土,供给家口。
 
    将以上包凤村雷进明支族自大齐元年至明万历34年(1606)的迁徙过程,与史图博、李化民的《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》⑥作对照,《调查记》所记述的敕木山蓝姓家族自大齐元年至康熙戊寅37年(1698)的迁徙过程,其中大齐元年至嘉定四年(1211)的迁徙过程与包凤村雷进明支族宗谱记载完全一致。此后的不同只是:包凤村雷进明支族于端平十一年(推算为1244),移居罗源县十八都苏坑境高南坑(今起步镇乌坑),明万历年间转徙景宁包凤;敕木山蓝姓家族于“大元朝年间”(原文如此)迁徙罗源县重上里(今飞竹乡、西兰乡一带),也于明万历年间转徙景宁六都张村内,再迁敕木山。
 
 
    对照研究以上雷蓝两姓家谱还可见,该两个支族的迁徙历程连续不断,时间、地点明确。在唐代没有迁入过浙江,于宋末及元初时迁入罗源,至明万历年间才迁入景宁。
 
[2]蓝敬泉支族家谱记载:包凤村雷进明支族与该蓝姓同迁入处州,雷姓支族有二位去叶山头,五位遇着锺阡、僧振他,至上包凤落担开基(图3)。笔者认为,去叶山头的雷姓很大可能就是雷进裕。
 
    据景宁金丘村蓝敬泉支族家谱⑦记载,“蓝雷二氏共十一人起马入浙江处州府丽水县石塘住居,分别约定说订两姓如若学法传度,一同赴会        道场。如若某位不到者,分数取之不得称也。又订(云和、景宁)两县各住一县,……众议做阄,……去至云坦叉路拣阄摆定。蓝过丽水县,分县分云和;雷过青田县,分县分景宁县。雷氏共上大小九位,有二位去至叶山头迁居。有五位遇着锺阡、僧振他,五位□至上包凤落担开基,未久至。进明公兄弟两人在此勤俭。进宝公未有妻亲。进明公有妻亲,旺下五男,长男仕进,次新福,三新禄,四新侨,五林贵,五房也。……雷氏虔山公二位,同德贵公佩至青田县十六都,分县景宁油田王坂庄落担。”
 
    以上金丘村蓝敬泉支族家谱所载雷姓、锺姓情况的可靠性如何呢?将上述记载与《浙江省少数民族志》核对可证实,在明万历34年至41年的七年间,就有蓝法乾支族迁入大洋岗,雷进明支族迁入包凤,雷虔山支族迁入王畈,锺姓锺智恩支族、锺隆熙支族迁入山外,这些支族都迁自罗源县十七都与十八都。迁入地的包凤、叶山头、山外等村都相距不远,叶山头村离山外村仅一华里左右。《浙江省少数民族志》中还有锺隆熙支族“包凤住三五年后转徙山外村”的记载。包凤村雷进明支族宗谱中对雷进明、雷进宝兄弟两人婚育情况的记载,与上述金丘村蓝敬泉支族家谱所载相同。由此可见,金丘村蓝敬泉支族家谱所载雷姓、锺姓的情况是可信的。
 
    就在这本金丘村蓝敬泉支族家谱中,还有一段关于迁入景宁的蓝、雷、锺诸姓人名的记载(图4):“今而  蓝雷锺三姓  住而福建  而出浙江序:  蓝姓三四位,敬泉、敬华、敬泰、敬全、敬连、敬福;雷姓八九位,进明、进宝、进浴、进元、虔山、虔受、德贵、德和、元连;锺氏五兄弟,世贵、世金、世有、世傅、世林。出矣浙江实驻。(原文如此)”在以上雷氏迁入者中,有“进浴”这个名字。“浴”与“裕”只是偏旁之差,这位“雷进浴”是否就是“雷进裕”呢?前已提及雷氏迁入者中,有二位去叶山头居住,五位至上包凤落担开基。以上雷姓迁入者名单中,有四位是“进”字辈的,从包凤村雷进明支族宗谱记载看,进明、进宝、进浴、进元四人为亲兄弟(图5)。在包凤村的是雷进明、雷进宝,可见去叶山头村的二位很大可能就是“雷进浴、雷进元”。“雷进浴”应是后来所称的“雷进裕”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
    关于畲民与僧人同迁的传说,无论是传说雷姓(进裕)与僧人同迁,还是传说雷姓五位遇着锺姓与僧人,可以说都是一回事。因为在这么邻近的两三个小村、几户人家,不管是谁先来后到,畲民与僧人交往密切乃至成为挚友,也都合乎情理。
 
    综合上述印证史料,笔者认为:畲民雷进裕很大可能就是与雷进明、雷进宝一同入迁景宁的“雷进浴”,迁入景宁的时间应是明万历34年(1606),岁次丙午。只有这样的结论,才使有关畲民与僧人一同迁入景宁的故事,叶山头蓝、雷畲民的口头传说,以及蓝、雷两姓家谱的文字记载都能够相证、相符,情节合理、顺畅。
 
  三、对雷进裕是明万历年间迁入景宁的观点,可能有人会提出一些疑问,不妨对一些可能提出的疑问作些分析。
 
    疑问之一:既然是雷进裕与僧人一同迁入景宁,又有资料说惠明寺曾在偏殿(或侧屋)供奉雷进裕儿子之像,由此认为雷进裕迁入景宁与惠明寺开山是同一时间。既然惠明寺建于唐时,则雷进裕也当然是唐时迁入景宁,何言雷进裕是明万历年间迁入景宁呢?
 
    其实,按《概况》所述,雷进裕一家与僧昌森等人是一同迁入景宁鹤溪村大赤寺。大赤寺位于今澄照乡,寺院遗址尚存(图6),距惠明寺甚远。与雷进裕一同迁入景宁的僧人,不一定就是惠明寺的开山祖。既然僧人不一定是惠明寺的开山祖,僧人与雷进裕同迁景宁的时间,也不一定与惠明寺开山是同一时间。这是十分浅显的道理。另据学者研究,古时寺院有给为本寺院作出重大贡献的帮工(勤杂工)立像供奉的做法。据传雷进裕之子长年在寺院帮工,照顾与父辈一同迁入的僧人,百年之后被寺院立像供奉也属情理之中。可见,因与僧人同迁而就以建寺时间为迁入时间,是没有道理的。
 
    疑问之二:《概况》记述畲民雷进裕等人于唐永泰二年丙午岁(766)迁入景宁,怎么这么巧,雷进明支族于明万历34年(1606)迁入景宁,此年岁次也是“丙午”呢?
 
    笔者认为,后人在推算与记载畲民雷进裕迁入景宁的时间时,完全有可能将“万历丙午”误为“大历丙午”,从而得出雷进裕于唐代迁入景宁的结论。如果仔细斟酌一下,“唐永泰二年丙午岁(766)”这个表述并不准确。查《中国历史纪年表》可见,“唐永泰”只有一年,“唐永泰二年丙午岁”其实是“大历一年(766)”,岁次“丙午”。而“万历34年(1606)”,岁次也是“丙午”。“大历丙午”与“万历丙午”,纪年岁次只有一字之差,而时间相差整整840年。这种差错本不应该出,但是这种差错也很容易出。后人将“万历丙午”误为“大历丙午”的可能性是存在的。
 
    总之,畲民雷进裕于唐代迁入景宁之说值得商榷,其迁入景宁的时间应是明万历年间。
作者:雷伟泽